李慧芳:“荔枝代表”的牵挂
人大代表,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。这些年,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,代表们总是一遍遍沟通、一次次鼓励、一趟趟跑腿,制定可行的方案穷尽各种可能助力村民增收。今天的“代表委员风采”系列报道,就带大家走进阳江的瓦北村,听一听那片荔枝林里人大代表的牵挂。
虽然现在不是荔枝成熟的季节,但李慧芳时不时要到这片荔枝林走走看看。因为这片望不头的荔枝林是全村的希望。瓦北村曾是省定贫困村,如何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,李慧芳有着自己的一套帮扶方法。
省人大代表 阳东区东平镇瓦北村党总支部书记 李慧芳:荔枝合作社投入了100万元,给贫困户和村民进行技术培训,还有产品的优化和滴灌技术,以及化肥农药统一发放和管理。
有技术还要有销路。去年,受疫情影响,果农们急需打开销路。李慧芳就琢磨如何用网络直播卖货这种新形式售卖荔枝。她组织团队在果园里搭起直播间,还把自己的“带货首秀”用在家乡荔枝上,上线30分钟就卖了2万斤荔枝。
瓦北村村民 蔡杰贤:去年我的荔枝卖了十几万元,收入还是可以的。通过帮扶政策,今年争取把荔枝产业做得更大更好,把日子过得更好一点。
腰包鼓了,日子美了,原来遍布鸡屎、牛粪、臭水沟,一到夜晚就黑灯瞎火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过去五年里,李慧芳和当地村干部一直在劝说村民们学会“吃小亏”。
省人大代表 阳东区东平镇瓦北村党总支部书记 李慧芳:我们在刚开始建设小菜园的时候,部分村民非常不乐意。他们觉得拿自己的地出来建小菜园,觉得会吃亏。
原来,李慧芳劝说村民们把屋前屋后的丢荒地垃圾堆变成小菜园,不仅可以种菜,也能美化村容村貌。在李慧芳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村民们当初的“吃小亏”变成了“享大福”。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示范村。
发达的产业和优美的环境是“十三五”的好成绩,开局而来的“十四五”,李慧芳干劲十足,她要带领村民谋发展、搞建设。她还要把基层的声音带上去“两会”,再把好政策第一时间带回田间地头,让它们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省人大代表 阳东区东平镇瓦北村党总支部书记 李慧芳:我作为省人大代表,我将向有关部门建议,出台更大的政策支持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力度,让我们贫困村在良好的基础设施之上,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。
文字:陈力彰
摄像:敖卓麟
编辑:刘帝森